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对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进行了表彰奖励,bevitor伟德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李剑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完成的科研成果《不可压缩流动高效数值方法研究及应用》获得一等奖、化学化工学院王晓玲教授等完成的科研成果《秦岭特色药用植物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获得二等奖、化学化工学院温普红教授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基于原位拓扑转换具有特定晶面的纳米光电陶瓷材料的研究》获得三等奖。(科技处 文/鲁海涛)
李剑,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计算数学与流体计算方面研究。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1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1项;参与973子项目和加拿大油藏模拟项目1项。在国际计算数学或力学顶尖期刊Numerische Mathematik,Computer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等发表SCI论文56篇。与加拿大阿尔伯特省AICISE中心油藏模拟完成合作报告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年度陕西高校科技奖一等奖。
本项目《不可压缩流动高效数值方法研究及应用》属于计算数学及计算流体动力学的交叉学科领域。项目针对在求解不可压缩N-S方程组中出现的不可压缩约束条件、强非线性、长时间区间积分和小粘性参数的问题。利用有限元和有限体积元方法设计出高效稳定的数值格式,建立了一套有关不可压缩N-S方程组数值模拟求解的完整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
本项目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文章63篇,其中大多数发表在计算数学和力学类国际顶尖期刊SIAMJ. Numer. Anal.,Numerische Mathematik,Math. Comp.及Comput. MethodsAppl. Mech. Engrg.和J. Comput. Phys,20篇主要论文被SCI引用876次,8篇代表作被SCI引用633次,其中3篇主要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同行的肯定。
王晓玲,博士,教授,主持各级各类项目9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8篇。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化学,工作涉及植物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以及植物药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活性研究。研究成果“秦岭特色药用植物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获得陕西省2016年科学技术二等奖。
该获奖项目瞄准植物药特别是秦岭植物药在开发利用中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传统与现代提取分离技术,运用多学科理论开展研究工作。内容包括:①几种秦岭植物药的技术开发与应用;②秦岭特色植物药中活性成分的研究;③新型天然植物源杀虫剂的研发;④植物药及其活性成分鉴别分析新技术。项目的完成对秦岭植物药的开发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及技术应用价值。研究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授权5项,3项成果被企业成功应用,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获得宝鸡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宝鸡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及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温普红,女,1958年9月生,博士学位,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结构与功能表征。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有关纳米材料研究的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获得宝鸡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拔尖人才、bevitor伟德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等称号。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宝鸡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
“基于原位拓扑转换具有特定晶面的纳米光电陶瓷材料的研究”项目成果由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8篇SCI收录的研究论文组成。项目的主要开创性研究成果和科学意义在于:(1)发明了以过渡金属元素层状化合物为前驱体,基于拓扑化学转变反应机理,通过剥离、插层、离子交换等反应形式,运用水热/溶剂热软化学反应等手段,可控制备能暴露特殊晶面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单晶的合成方法。实现特定结晶表面的选择合成,使表面反应发生的场所能被限定在特定的结晶面上。(2)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并报道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参数与色素吸附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不但为制备新型DSSC提供选择合适的TiO2纳米晶体的便捷方法,也为利用具有高性能晶面TiO2纳米晶体开发DSSC提供了新思路。(3)建立可控制备暴露(010)晶面Anatase纳米单晶新理论。用该纳米单晶制成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最高开路电压超过0.8 V,最高短路电流密度可达22.7mA·cm-2,接近Arakawa等提出的理论计算值。(4)实现层状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