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在教育部、省教育厅“停课不停学”的意见指导下,在学校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网络与信息技术管理处等职能部门的周密安排下,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的网络教学有序开展进行,目前已进入第5教学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院涌现出一批口碑良好的先进教师和示范课程,现将张建伟老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悟分享如下。
张建伟,物电学院副教授,电子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17年高校教龄。常年承担电子、测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分析》等的主讲工作。承担省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1项、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一流专业建设子项目1项、重点课程1项,2018年获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奖。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让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本学期,张建伟承担了2018级电子专业的《信号与系统》课程的主讲工作。作为专业基础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本身理论性很强,含有大量数学推导和证明,有一定学习难度。一直采用板书授课方式的张建伟面对网络教学、面对看不到员工的课堂陷入了思考,“如何选择一个适合本课程的在线上课方式”成为摆在他面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多次实验和摸索,在众多平台中选择了适合课程的“一拖二”的综合教学形式:首先,利用即时通信软件QQ的稳定性和延时短的特点,建立课程学习QQ群,在上课时间段,利用QQ的分享屏幕功能进行直播教学,在PPT讲解的同时结合绘图板进行画图和推导,基本不存在卡顿和延时,取得较好的直播效果。其次,利用“雨课堂”的丰富互动功能作为辅助,提前上传本课程的课件及相关学习资料,员工可以在任意时间段登录雨课堂预习和复习,并完成小作业。最后,利用“中国MOOC”丰富的课程视频资源,建立了“信号与系统”慕课课程,员工可以登录观看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短视频,实现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目的,也是对有限时间课程教学的有力补充。随着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这种综合性的教学实施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疫情下的教学,迫使所有老师成为课程在线主播,那么“如何在50分钟内,讲好一门理论很强的直播课”就成为张建伟老师面对的第二个新问题。课程特点无法改变,别人的上课模式也无法照搬。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张建伟逐渐找到适合本课程、适合员工的几个讲课原则:一是“能画图,不解析”。讲授过程中尽量淡化解析,淡化数学推导过程,取而代之的是更容易理解的画图讲解,以员工能够接受结论并会使用为最终目的。二是“少过渡,抓重点”。改变以往铺垫较长、过渡较多的讲述方式,直奔主题,多解释物理含义,多讲应用,往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效果。三是“多练习,多总结”。网络的便捷使得“布置—完成—批改—反馈”的作业周期变得很短,利用这一特点,张建伟基本每节课结束都会针对性布置适量的练习题目,并在下一次课针对集中问题示范讲解。虽然这增加了很大工作量,但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及时反映员工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进行调整。此外,在一部分关联知识点学习完成后,要求员工写出课程小结,画出思维导图。开学至今,员工们已经积攒起厚厚的“信号与系统”课程笔记。
随着网络教学过程的开展,“如何重新设计适合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内容”又成为张建伟老师必须面对的顶层设计问题。《信号与系统》课程本身学习难度较大,数学推导多,知识点多。针对这些特点,张建伟在一开始备课中,就决定必须做出取舍。他在课程上百个知识点中,选择构成课程体系主干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成新的讲义,将原有按照章节进行编排的教案大幅修成了按照重要知识点编排的新教案,原本的“几章几节”也变成了现在的“第几讲”。扩展性、延伸性的知识点则在网络教学中被淡化,或者暂时回避,这些知识点会放到课程理论体系已经建立好之后再进行针对性进行讲述。他这样做的目的是:针对网络教学现状和本课程难度大的特点,在保证课程理论知识体系不变情况下,尽量降低课程学习的入门难度,保证员工的学习兴趣,把员工留在课堂上。此外,教学内容的再设计和组织,也可以帮助授课教师解决“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
针对网络教学中三个核心问题,张建伟老师利用底层丰富的教学手段、针对性的课堂授课方式、再加上顶层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使得《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网络教学顺利展开,员工的学习兴趣高涨,口碑良好。
战“疫”下的教学促使每位老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手段,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组织教学。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它势必会对物电学院乃至全校正在开展的教学改革研究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 文/周新淳 图/张建伟 审核/钱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