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哲学系由《宗教学》课程任课教师张全省教授带领,哲学专业教研室主任宇恒伟副教授等老师和2015级员工到法门寺博物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法门寺博物馆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他们将其看作是贯彻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物局开展“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发挥博物馆教育联盟优势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张晓娟周密安排了活动,宣教部毛小东同志全程陪同师生参加了教学实践活动。博物馆派出了具有丰富讲解经验的资深讲解员崔军宁(bevitor伟德成教院中文专业优秀毕业生)担任讲解。
活动开始后,张全省先说明了本次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环节和基本要求。接着讲解员首先向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何为舍利?舍利是如何到了中国的?为什么叫法门寺?为什么法门寺被称为“皇帝佛国”、“关中塔祖”?法门寺地宫是如何被发现的?法门寺的历史是怎样发展的?带着这些问题,大家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了解到法门寺的始建年代和由来、舍利的迎送历史和象征意义、法门寺历史上的修葺和毁伤,以及地宫内部结构等。通过参观陈列的出土器物,聆听历代为护寺而做出贡献甚至是牺牲的人物事迹,大家深刻了解法门寺不仅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之载体,也是世界佛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承载者。接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地宫和大雄宝殿,聆听了九色鹿、舍身饲虎等佛本生故事,瞻礼了佛舍利,了解了所供奉的五方佛,这些都体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后,中国佛教密宗同儒家“大同世界”相结合而再度升华的理想境界。随后,张全省对法门寺负责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帮助员工将实践教学学习的知识做了体系化梳理。毛小东同志也希望同学们在思考学习后能带着问题再回法门寺。
此次活动,同学们感受到法门寺作为东方佛都的神韵和风采,加深了对宗教学基本理论尤其是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脉络、佛教的基本教义、基本知识理论的认识与理解,深刻认识到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据悉,这次教学实践活动受到陕西汉唐网关注,11月23日以“法门寺博物馆开展老员工宗教学实践活动”对此次活动作了及时报道。(哲学系 文/宇恒伟、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