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鸡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宝鸡市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共评选出优秀成果67项。bevitor伟德41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经济社会类1项、历史文化类3项);二等奖13项(经济社会类6项、历史文化类7项);三等奖24项(经济社会类8项、历史文化类16项)。(科研管理处 文/周瑜 审核/王晓玲)
宝鸡市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列表
序号 |
姓名 |
成果名称 |
成果类别 |
获奖等级 |
1 |
姜 涛 赵文龙 边卫军 |
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经济社会类 |
一等奖 |
2 |
冯飞龙 |
李达、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比较研究 |
历史文化类 |
一等奖 |
3 |
高 强 |
著作: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
历史文化类 |
一等奖 |
4 |
张全省 |
党的建设的生命工程-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历史文化类 |
一等奖 |
5 |
安海彦 姚慧琴 |
环境污染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互动关系的研究-基于西部地区面板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
经济社会类 |
二等奖 |
6 |
胡少明 |
非常规教学的风险与控制 |
经济社会类 |
二等奖 |
7 |
郭春涵 |
老员工自我中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
经济社会类 |
二等奖 |
8 |
郑益乐 史文秀 |
“全面二孩”背景下区域学前教育资源供需格局及其应对 |
经济社会类 |
二等奖 |
9 |
马多秀 |
集团情感教育论 |
经济社会类 |
二等奖 |
10 |
杨科正 |
《地方高校发展论——普及化时代地方高校发展的使命与践行》 |
经济社会类 |
二等奖 |
11 |
刘海玲 |
安倍德卡尔思想研究 |
历史文化类 |
二等奖 |
12 |
李 伟 |
中国现代六作家论 |
历史文化类 |
二等奖 |
13 |
张永红 |
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 |
历史文化类 |
二等奖 |
14 |
谢园园 王 洁 马箖珺 |
陕西社火与脸谱 |
历史文化类 |
二等奖 |
15 |
王 俊 |
四十年代自由主义文学研究 |
历史文化类 |
二等奖 |
16 |
张继红 郭文元陶维国 谢继红 |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与社会文明价值建构——近三十年小说书写研究 |
历史文化类 |
二等奖 |
17 |
梁振中 |
跨界融合:中国民族声乐的新发展 |
历史文化类 |
二等奖 |
18 |
王 莹 |
音乐产业化视野下的新时期陕西高等音乐教育发展之路研究 |
经济社会类 |
三等奖 |
19 |
赵 亮 |
The Influence of Visually Dangerous Information on Imitation in Children (视觉危险信息对儿童模仿行为的影响) |
经济社会类 |
三等奖 |
20 |
刘 辉 刘立民 |
老员工征信与金融知识读本 |
经济社会类 |
三等奖 |
21 |
柳 晨 |
精准扶贫主体的行动逻辑 |
经济社会类 |
三等奖 |
22 |
王 真 |
乡村振兴进程中现代乡村文明建设的逻辑与理路 |
经济社会类 |
三等奖 |
23 |
铁 锴 |
非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有限放开的可能、意义及策略设计 |
经济社会类 |
三等奖 |
24 |
徐玉霞 许小明方 锋 贺 锐 |
县域尺度的宝鸡市农业洪灾脆弱性评价及区划 |
经济社会类 |
三等奖 |
25 |
薛斯文 周 旗 耿硕璘 |
Evaluation of Climate Change Risk Perception in Baoji City Based on AHP-Bayesian Network |
经济社会类 |
三等奖 |
26 |
姚 娜 |
“双一流”大学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及方向探究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27 |
耿秀萍 |
生态翻译视阈下周秦文化译介传播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28 |
冯 兰 |
深情回眸与精神抵达——付秀莹《陌生》到《他乡》的文学大观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29 |
杜 艺 |
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与艺术审美研究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30 |
朱雁兵 |
基于图像处理的数字媒体艺术影像色彩管理研究—以宝鸡凤翔木版年画为例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31 |
韩虎泰 |
春秋时期宋国疆域变迁考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32 |
魏宏利 |
凤翔县博物馆藏隋《韩舒墓志》考释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33 |
郑雅宁 |
论明代关中散曲作家创作中的地域文化特征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34 |
郑新丽 |
高中语文教科书插图构图的视觉隐喻研究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35 |
王晓玲 |
文学视域下陕西段帝陵文化述论—以长陵、茂陵、昭陵、乾陵为例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36 |
李雅妮 彭岚嘉 |
<四象>之“象”与梁鸿的叙事突破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37 |
郭沈青 |
宝鸡方言音汇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38 |
米文科 刘学智 |
儒佛之辨与王阳明三教思想的变化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39 |
邢 鑫 |
Perceived programm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Case studies of Sino-Finnish transnational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mes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40 |
岳军祥 |
新时代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综合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
41 |
于奎龙 |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构建“专业教育+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历史文化类 |
三等奖 |